甲方拒絕辦理工程簽證,乙方應如何應對?
工程簽證指的是建設工程的甲乙雙方或雙方代表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以及在工程竣工結算完畢前對工程量、工程款、各類費用開支、工...
了解更多今天,落基山研究所(RMI)與能源轉型委員會(ETC)聯合發布了《電力增長零碳化(2020-2030):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必經之路》報告,強調了未來十年幾乎全部使用零碳發電資源來滿足中國新增電力需求的緊迫性及機遇。報告分析了“零碳投資情景”下中國發展零碳電力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實現零碳電力發展的...
2021.01.16今天,落基山研究所(RMI)與能源轉型委員會(ETC)聯合發布了《電力增長零碳化(2020-2030):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必經之路》報告,強調了未來十年幾乎全部使用零碳發電資源來滿足中國新增電力需求的緊迫性及機遇。報告分析了“零碳投資情景”下中國發展零碳電力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實現零碳電力發展的相關政策與規劃建議。
2020年9月22日,中國宣布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一項重大進展,顯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承擔起全球領導力的決心。踐行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實現整體經濟盡可能多部門的電氣化,并在遠早于2060年前確保幾乎所有的電力都來自零碳發電資源。
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報告聯合作者Adair Turner勛爵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或地區,實現零碳經濟的途徑都是大規模的綠色電氣化。中國要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戰略目標,需要匹配關鍵的2020-2030年發展戰略,即所有新增電力需求均來自零碳發電資源,‘十四五’期間不再投資任何新的煤電資產。此報告分析顯示,這一發展戰略從技術和經濟性兩方面來看都可行。”
此研究設定了一個與2050年完成中國電力部門脫碳目標相一致的2030年情景,并稱之為“零碳投資情景”。該情景假設到2030年,
中國電力供應將達到11萬億千瓦時,在當前水平基礎上增長54%;
將煤電資產控制在2019年裝機水平,并通過提高現有裝機使用率少量提高煤電發電量;
基于其經濟性的不斷增長,風電與光伏裝機將達到1650 GW,發電量占當年發電總量的28%;
非化石燃料發電量占比將達到53%,略高于中國2016年提出的50%的目標。
根據落基山研究所與能源轉型委員會的分析,中國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零碳發電資源已經或即將成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的更具經濟性的方式,這使得停止新增煤電投資的轉型成為可能。
報告結論顯示在“零碳投資情景”下,2030年雖然可再生能源比例更高,但中國電力系統仍能夠保持高效運營。通過提高各省間電網互聯、改造現有燃煤和水電裝機以增強電網靈活性,以及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改革,電力系統完全能夠有效管理因風電和光伏發電比例提高而帶來的更高程度的發電波動挑戰。
報告同時指出,包括“十四五”規劃在內的相關政策應確保電力零碳增長,通過制定明確的量化目標推動風電和光伏項目開發,實現產業鏈的規模經濟和學習曲線效應,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報告進一步指出保障零碳電力增長的四大關鍵政策領域:支持多樣的電力采購形式,為可再生能源投資提供持續激勵;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為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創造市場環境;優化電力規劃流程,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推動技術管理升級,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
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婷表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中國電力系統中的比例是一個長期話題。中國碳中和目標將進一步加速推動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實現此報告提出的零碳投資情景,將有助于完成‘在2030年前實現排放達峰’的目標,并使中國走上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相一致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工程簽證指的是建設工程的甲乙雙方或雙方代表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以及在工程竣工結算完畢前對工程量、工程款、各類費用開支、工...
了解更多被甲方拖欠工程進度款是施工企業最常見也是最鬧心的情況之一,一旦進度款被拖欠,施工方也無力支付相關勞務費、設備費、工資等費...
了解更多在工程行業,施工資質是進入市場的門檻之一,資質這條門檻跨不過去,就不要想著去接工程了。
了解更多施工合同,是甲乙雙方共同簽署的協議,有效的合同,對甲乙雙方均有約束力,因此,一旦產生工程款糾紛,合同就成了解決糾紛最重要...
了解更多